對筆者而言,應該已有十多年時間沒有在山上走動。還記得中學時,因加入駐校童軍而參與一系列的遠足和露營活動,可算得上是既辛苦又難忘的說。
最近,因應閒來沒事做的友人提議,於復活節當天組成三人小隊,再次翻山越嶺(笑
這次翻山越嶺的目標是從大圍紅梅谷出發,越過獅子山,然後到達慈雲山。由於下午會有桌遊聚會,於是遠足的路程必須在中午前完成。
由於提議遠足的友人竟然事先沒有規劃路線,於是不太放心的筆者於出發前一晚準備好參考用的地圖。
這次旅程的起點在大圍紅梅谷。上圖是從大圍站至紅梅谷燒烤場的地圖,也是這次旅程的起始路線。
在紅梅谷路穿過隧道、前往迴旋處停車場的一側,出現前往紅梅谷燒烤場的梯級。
照片是獅子山郊野公園的門牌
已經到達紅梅谷燒烤場
穿過紅梅谷燒烤場,就是延綿不絕的梯級,努力爬上去!
去到離地大約140米高的十字路口,面前出現三條路:向東是衛亦信徑第五段;向南是望夫石和麥理浩徑第五段;向西是紅梅谷自然教育徑。
紅梅谷自然教育徑與這次旅程的目標無關,所以不作考慮。
起初,出發前一晚暫定向南走,前往望夫石,然後沿著麥理浩徑第五段前往慈雲山。
後來,考慮大家的體力狀況,臨時改變計劃向東走,沿著衛亦信徑第五段前往慈雲山。
幸好筆者於事前已準備兩條路線的地圖,以免突然轉路線時找不到路或者誤入歧途而迷路。
由於衛亦信徑第五段主要是一大段沿著河道的平路,很容易走,也適合行山初學者,於是沿途有空也稍作休息,順便找風景拍照。
看大家有多離地(笑
底下河水乾涸的石橋
石橋底下的前景和後景,感覺可以放坦克模型拍照(笑
前方的山路,依然未到盡頭,努力!
隨意小影
疑似通往野戰場地(笑
沒有被囚禁的任務 NPC(笑
最後能看到沙田方向景物的地方,接下來要繼續上山了。
一眼無盡的山景
疑似野戰場地(笑
終於,終於回到慈雲山了~
經過沙田坳道一處涼亭。照片是涼亭旁的石獅子。
本來想著從涼亭旁邊的梯級往下走,誰知遇到世外高人堆砌的梯級,照片中門牌下方一段需要很小心地通過。
這條行車路可以到達觀音佛堂,可惜因工程而封路了。
梯級旁邊的水池,池內有觀音佛像和金魚
供流水通過的梯級,可惜河道已乾涸了。
看來是前人的手筆(笑
偶爾也影花~
隨意小影
依然也是前人的手筆(笑
疑似是古代遺跡(笑
沿著梯級走到路口,疑似是觀音佛堂的二之丸(笑
路口附近有觀音的金像
遠望觀音佛堂的本丸,原來附近有人工的樓梯可以連接。
果然慈雲山的觀音佛堂,其實相當於黃大仙區的春日山城(笑
從樓梯走上去,到達觀音佛堂了
原來後面還有路再往上走,上面是天守閣嗎(笑
由於時間有限,沒有繼續探索,只是稍作休息和拍照就離開了
在觀音佛堂外面往山下拍照。
供流水通過的梯級,可惜已沒有流水了。
繼續往下走,到達三之丸了(笑
看到慈雲山北巴士總站,這次的旅程就完結了~
旅程小結:
其一,別少看地圖與指南針的重要性。由於荒山野嶺不同於市區,隨時用不到 Google Map,於是傳統的定位方法仍然有用,若然忽視這點,說不定會誤走歧路,距離目標越走越遠,或者迷路。
其二,食水依然很重要(笑)幸好這次的路線不算太長,而且不攻山頂也令全程更加易走,否則筆者有點擔心食水準備不足全程,特別是開始回暖的天氣(茶
其三,路線計劃要考慮拍照要素。行山固然重要,遇到好風景想拍照也很重要(笑)有見及此,以後可以考慮不太難走的路線,讓大家不用太辛苦(茶
其四,選擇適當的終點。因為這次的終點為慈雲山北,所以旅程完結後筆者可以帶友人回家借用浴室替換衣服。也許能提供更衣室的室內運動場,也是選擇路線終點的考慮之一。不過帶備衣服替換,的確有機會成為呆重(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